一開始會請健身教練是因為總覺得練習一段時間,身體的變化/運動的表現遇到瓶頸一直無法突破。身材的變化也停滯不前一直呈現肉肉不結實的體態。
以及我的惰性因素之下。往往都會故意忽略不想鍛鍊的部位。但其實對於長久而言,只單獨訓練某一肌群並非良好的健身習慣。
而在開始專業的指導之下,發現其實原來平常很多鍛鍊的角度和訓練方法還有很多待修正的地方。甚至在一見面當下教練就點出我平常沒有鍛鍊肌群所造成日常生活不經意顯現出的姿態。 像是駝背這個問題以及伏地挺身手的不同寬度造成介入力肌群的程度影響。
發 現在自我單獨鍛練之下會有瓶頸的狀況發生因為實在是有太多盲點,所以一開始就完全相信專業(教練)的角度。在一開始時,訓練完隔天大部份肌肉都會痠痛(因 為肌肉微小損傷) 有時當下就開始痠痛。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身體的變化有顯著的改變。 上半身手臂/肩膀不結實或是偏瘦細的我,在三角、二頭和三頭的不一樣的鍛鍊法之下。開始漸漸結實,肌肉量也開始變粗。讓整體視覺感上半身手臂部分看起來不 會過於纖細。
在鍛鍊初期一切都很順利卻好死不死卻感染了感冒。導致無法不中斷訓練,好好休息。雖然只短短休息一周但是對整體效果而言,有稍微退步。還好在教練使用不同訓練方法帶領,又開始恢復到當初的水準。
其實12次訓練會有多顯著的改善,我想是對於體態和生活習慣的態度養成。現在的我都會儘量提醒自己不要在駝背以及能避免垃圾食物時就避免。當然還有對於整體肌群而言,每一塊都是很重要的,會努力去訓練我所不愛的部位。
運動是一輩子的事業,雖然很難達到一周3次。但是我會努力去達成。畢竟身體是自己的只有自己最清楚以及要對自己的健康負責任。